今天的我们所知道的金木水火土星的命名,其实都是源自于古代中国的命名。
在古代的中国,太阳系的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都是肉眼可见的行星,而古代的中国奉行着原始的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而五种元素分别对应了五种人类肉眼所能辨识的颜色,因此古代的中国人使用了五行学说中的五种元素来为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命名:
金星:古罗马人称之为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称之为阿弗洛狄特,古代中国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因为它常常地出现在东方天空,所以被称之为“启明”,而傍晚则处于天空的西侧,因此又被称为“长庚”,古人因其颜色为金色,故此又称之为“金星”。
木星: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岁星”,在古代中国的历法上曾后衣领使用过“岁星历年”,因为木星在黄道上运行,一年一个星座,十二个年头,木星就可以走遍黄道十二个星座,所以“岁星纪年”也就在古代中国的历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
金星和木星都是西汉时期,《史记‧天官书》的作者司马迁从实际观测,基于中国的五行学说为它们命名的。
一、金星
金星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是从太阳向外的排名较好颗行星,轨道公转周期为224.7天,没有天然的卫星。
金星是一颗与地球相似的类地行星,常被称为地球的姊妹星。
二、木星
是距离太阳排名较好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相对较大的行星,截至2019年已知有79颗卫星。
木星是继月球和金星之后,是夜空平均亮度排名较好的天体。
金星木星是中国古代人根据五行命名的,并与每个人的生肖挂钩。
天上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确实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命名的,但要说申遗,应该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