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楮”字。读音一:chǔ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纸的代称:~币.~钱(旧俗祭祀时焚烧).读音二:zhū。详细释义
〈名〉
(形声。从木,者声。本义: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
同本义 。可制纸
又如:楮叶(楮树的叶);楮鸡(楮树上所寄生的木耳)
纸的代称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楮知白(纸的别名);楮先生(纸的别名);楮墨(纸与墨。也是诗文和书画的代称);楮生(纸的别名)
纸钱 。宋、金、元时发行的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
如:楮帛(纸钱锡箔等焚化物);楮券(纸币,钞票)
木加者读做“楮”(chǔ)三声,部首为“木”,字形结构为左右结构,共计12画。
“楮”的基本释义有二: 一是指落叶乔木,叶似桑,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二是古时亦把它作为纸的代称,比如:~币。~钱(旧俗祭祀时焚烧)。楮皮、楮叶和楮实等均可入药,有多种功效。
1、一个木一个者,是“楮”字,念:【chǔ】。
2、楮的部首:木,五笔:SFTJ。
3、楮的释义: 1)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2)纸的代称:楮币、楮钱(旧俗祭祀时焚烧)。
加者读楮chǔ。
者[zhě]汉语汉字
者(拼音:zhě),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此字本义指燃烧。后主要借用作特指代词。如今一般认为已虚化为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后,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的”,表示从事这一动作或具有某种属性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