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起名知识 >关于农村族谱记载真的准确吗

关于农村族谱记载真的准确吗

发布时间:2024-09-24 03:22:19文章类型:原创文章
起名头像
智云起名网林大师
资深起名专家

关于农村族谱记载真的准确吗

如果要看真正的中国历史,统治者修订的历史课本并不一定准确,较好准确的历史有两个地方可以去寻找:一个是地方志,一个就是家谱。地方志记录了一个地区某一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家谱则以家族为核心,延续着家族的发展脉络,是较好真实的民族史。

一、地方志的编纂非常严谨

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地方志的编纂非常严谨。民国及其以前的地方志,其要求以简练文字交待较好真实的历史事件。地方志的文字虽然简练,但并不简单。其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对编纂者有苛刻的要求。古时候能参与编纂地方志的人,往往都是当地的学究、文化名人或者德高望重者,这些人下笔精炼,言简意赅而表情达意准确,至今读来依然清晰准确。

例如《桂林地方志》中的一段关于军事制度的记载:“隋大业十四年(618),始安郡丞李袭志招募3000人防守郡城。唐咸通二年七月(861年8月),经略使段文楚招募土军,桂、广、容3州共得500人。宋开宝三年(970) 开始,由桂州长史和静江军都监负责募兵教习,用木棒长短3等量身高,上等的选送禁军。宋咸平五年(1002) ,在乡民中选募武艺和气力过人者充实乡兵。宋熙宁八年十二月(1076年1月) ,经略司选募两三千人,九年二月(1076年3月),桂州9县共招来8500人。”短短百余字,就将桂林隋唐宋三代军事制度描述得一清二楚。

关于农村族谱记载真的准确吗

应该说要从不同层面去看,家谱中一般包含几块内容,我们就从这几块内容去看

族谱家谱中的传说故事和名人事迹,真假参半

家谱族谱包含了许多带有神秘性神话性的传说,典型的是先祖在一个地方开基时,常常会描写遇到了各种神奇的风水地理上的故事,有的插了枯枝会长叶,有的埋了鸭子会复活,有的遇到高人给予指点,基本上每本家谱中都有这么一些故事,这些故事是有原型,但真的是否如此神奇,则大有可怀疑之处。

以及对一些同姓的历史名人的牵强附会,硬搭关系。对于一些功劳容易正面夸大,对一些不好的事迹都会避而不谈,例如某个地域的家族历史上出了一位状元,实际上这位状元是贪污受贿干了不少见不得人,侮辱祖宗的事情。可是,在编写家谱时发现除了这位状元之外,实在找不到更多的名人来支撑,只好改写这位状元的事迹,将其贪污受贿写出廉洁奉公遭人陷害,身陷牢狱,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宗族迁徙脉络和子孙谱系基本不会错

族谱家谱中较好较好核心的部分就是谱系图或者说是支派图,这里非常严谨,所有修谱人都会想尽所有办法考察清楚自己的家族中哪一代哪一脉哪一派出了几个男丁,娶了什么氏,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脉络如何,还有哪一个不能入家谱,哪一个绝了后,哪一个被过继过来,这个都会有极为清晰的线条。这个是相对真实可信的,是客观的。错哪里都不会让这个出错,除非是时隔久远,资料遗漏。否则绝不会故意出错的。

祖坟及祠堂记载不会错

老得族谱里会用文字和图画标记好每一个重要的祖先的坟墓以及宗族祠堂的位置和地形,新的家谱则直接拍照。这里如果要对古墓进行考古的话,基本山按图索骥,差不了的,其真实性也无需怀疑。没有家谱会遗漏开基的祖先的坟墓,即使几百年了也会一直流传,并且让子孙去祭拜。当然,族谱家谱被毁或者地名变更无处可寻的除外。

所以,族谱家谱内的记载许多是包含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很大程度的真实性,在做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是的确可以将家谱作为参考文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有所甄别,应该和各类材料做相互补充的解读论证

展开剩余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