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首页>起名知识 >吴氏兴甫公出生时间

吴氏兴甫公出生时间

发布时间:2025-01-14 04:56:06文章类型:原创文章
起名头像
智云起名网林大师
资深起名专家

吴氏兴甫公出生时间

江南吴氏五世祖吉甫公概述

吉甫公,又名远谟,讳诵,江南五世祖,入闽三世,系坤二公之三子,生於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壬戌正月二十日,卒於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癸未,享寿八十有二,配林氏,传派闽台粤桂赣江浙等省市。世居福建汀州府永定抚市营内。为宋进士,敕封文林郎,任广东博罗县知县(正堂),忠信廉明,邑人戴德,名載邑志。生二子,长子五四郎,次子五五郎。吴吉甫忧国忧民,殁于县尉任上。五四丶五五郎扶灵柩归龙岩,途经大埔新雪坪,到永定箭滩落居,并安葬吉甫公于福建省永定县丰田里湖雷墟莲塘岗(今湖雷镇莲塘村),绣针落槽形,庚山甲向。后在箭滩兴建堡垒式土楼(现存的永定客家天子温泉内的火烧楼,距今800多年)。金元南侵时又到大埔定居。吴五四郎率子孙千字辈儿女,男执戈,女甲裳,保家卫国。千字辈儿郎遭受重创,儿女隐居各地,隐姓埋名。在后来的艰难岁月,可谓保留今日分支遍江南的吴氏后裔功不可没。广东梅县吴氏族谱记载,南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千九郎回龙岩,背上坤二公祖骸金坛,入湖寮古城隐居,并建坤二公墓于五虎山下岗头坪,然后投身抗元斗争。

吉甫公妣林氏福娘,卒南宋孝宗乾道七年(公元1171)辛卯。葬大埔县长治蓝树窑狗社坪,戌山辰向,落地龟形。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闰五月初四日午时重修分金,九大房永远昌盛。坟地左坪被邻姓建筑围墙,有碍观瞻。次年邀请各户题银向邹姓,拆围墙地基数丈,立池界石无异,裔孙吴见龙买墓前围地数丈。

1998年因政府兴建龙梅铁路,吉甫公坟亦在迁移之列,为了服从国度需要,于9月7日(农历七月十七日)移坟。碑文如下,右曰:大清雍正十八年庚戌仲冬月吉旦,正中:宋文林郎广东博罗知县吉甫吴公之墓,左曰:兴宗户万兴户永兴户诈昌户众房裔孙重修。永定吉甫后裔代表27OO多人举行隆重的迁葬仪式,将吉甫公骨骸迁葬至湖雷镇石坑村前头岗山上。

吉甫公和诗人华岳在建宁(今福建建瓯)时就有交往。坤二长子泰甫赐进士,曾任山东济宁府知府,兴甫、吉甫留家乡龙岩照顾家族事务,后吉甫携长子五四,次子五五出博罗任上,为吴氏入粤始祖。1161年,发生龙岩吴家兴甫夫妻和女儿均被害之灾,全家只剩小夫人和一个儿子九郎(可能就是五一郎),小夫人携儿改适江门胡家。吉甫公含泪把长子五四郎半嗣于兴甫公名下曰鸿飞,本应长子不过嗣,但五五郎还未生育。从现在己知的谱料,兴甫公儿子(九郎又称五一郎)三代后胡念一郎认祖归宗,在粤西和广西也发展了庞大的吴氏兴甫公后裔。因彭婆太随吉甫公到了广东任上安渡晚年,吉甫公支因此躲过一劫。

吴氏兴甫公出生时间

吴氏宣公,字宣城,又字守德,简公长子生于(874年4月~950年10月)江南吴氏鼻祖,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874年)四月十五日未时,卒于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其始祖为周王朝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姬姓。泰伯、仲雍为让王位于三弟季历,断发文身逃到吴地,创建了吴国。二十五世之后,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灭国,吴国宗姓子孙以国为姓,改姓吴。吴宣是吴国贤公子季札的排名较好十三世孙,时居西蜀阆州阆中县兰登谷锡山吴登山下,随父亲到西川上任,后娶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之女,生三子,长子纶,次子经,幼子绍,18孙77曾孙 360玄孙。

本名

吴宣

别名

守德

宣城

所处时代

五代十国(后蜀)

民族族群

汉族

展开剩余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站长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