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时辰,中国古代把日子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时辰 相等于现在的时间 配上的动物及原因
子;zǐ (晚上 11 时正至凌晨 1 时正) 鼠 鼠在这时间较好活跃.(一说为0:00~2:00,以此类推)
丑:chǒu (凌晨 1 时正至凌晨 3 时正) 牛 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yín (凌晨 3 时正至早上 5 时正) 虎 老虎在此时较好猛.
卯:mǎo (早上 5 时正至早上 7 时正 )兔 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chén (早上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 龙 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
巳:sì (上午 9 时正至上午11时正) 蛇 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wǔ (上午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 马 这时候太阳较好猛烈,相传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古代计时装置日晷
未:wèi ( 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 ) 羊 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shēn ( 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猴 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yǒu (下午 5 时正至晚上 7 时正) 鸡 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xū (晚上 7 时正至晚上 9 时正 ) 狗 狗开始守门口
亥:hài (晚上 9 时正至晚上 11 时正) 猪 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是两个小时。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末、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两个小时,时辰是古人对小时的说法,古人将日子分为12个时辰,现代将日子分为24个小时,对比一下就知道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
两个小时
一时辰等于两小时。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日子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有八刻,一刻有十五分钟。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传古代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两个小时”
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在古代,日子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有八刻,一刻有十五分钟。每一个时辰分别对应一个生肖属相,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已时、午时、末时、申酉时、戌时、亥时。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历法上的十二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东南西北分别为卯位、午位、酉位、子位。所以人们便用太阳在天空的方位来确定时间。且在钟表刚传入中国时,时辰被称为“大时”,钟表上的钟点叫“小时”,后来,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慢慢消失,“小时”却留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