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足下开。”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也多形容男女相爱之情。如:菡萏花开鸳并立,梧桐树上凤双栖!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较好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作者李璟是南唐的排名较好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他是排名较好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 采 莲 曲 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 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咏 荷 诗 江 洪 泽陂有微草, 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 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 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 应与飞蓬匹。 古风 (其二十六) 唐 李 白 碧荷生幽泉, 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 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 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 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 愿托华池边。 咏 芙 蓉 南朝梁 沈约 微风摇紫叶, 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 待我泛红光。 芙 蓉 清.郑板桥 较好怜红粉几条痕, 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 西施原住苎萝村。 采 莲 曲 隋 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 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 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 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 莲叶捧成杯。 夏 歌 南朝 梁 萧衍 江南莲花开, 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 藕异心无异。 采 莲 曲 南朝梁 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 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 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 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 风茎乍拂钿。 折 荷 有 赠 唐 李 白 涉江玩秋水, 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 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 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 怅望凉风前。 青 阳 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有并头莲。 赋得涉江采芙蓉 南朝陈 祖孙登 浮照满川涨, 芙蓉承落光。 人来间花影, 衣渡得荷香。 桂舟轼不定, 菱歌引更长。 采采嗟离别, 无暇缉为裳。 越 女 唐 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 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 清江不可涉。 摘取芙蓉花, 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 颜色何如妾。 子夜吴歌(其二) 唐 李 白 镜湖三百里, 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 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 归去越王家。 京 兆 府 栽 莲 唐 白居易 污沟贮浊水, 水上叶田田。 我来一长叹, 知是东溪莲。 下有青污泥, 馨香无复全。 下有红尘扑, 颜色不得鲜。 物性犹如此, 人事亦宜然。 托根非其所, 不如遭弃捐。 昔在溪中日, 花叶媚清涟。 今年不得地, 憔悴府门前。 采 莲 南朝梁 吴均 锦带杂花钿, 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 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 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 及此荷花鲜。 东 林 寺 白 莲 唐 白居易 东林北塘水, 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 菡萏三百茎。 白日发光彩, 清飚散芳馨。 泄香银囊破, 泻露玉盘倾。 我惭尘垢眼, 风此琼瑶英。 乃知红莲花, 虚得清净名。 夏萼敷未歇, 秋房结才成。 夜深众僧寝, 独起绕池行。 欲收一颗子, 寄回长安城。 但恐出山去, 人间种不生。 秋 池 一 株 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 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
婀娜多姿因为菡萏生长在水中,叶子和花朵都很婀娜多姿,非常优美,所以这句诗可用来形容菡萏的美丽。 在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婀娜多姿来形容女性的美丽,与菡萏相比,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女性的柔美和婉约。
清新脱俗的诗句。因为“菡萏”,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莲科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新的气质。形容“菡萏”的诗句往往都伴随着对大自然的美好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例如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莲翻两浦青,荷敛一池碧,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籍”,就用“莲”、“荷”等富有生机的自然景物来描绘心灵清新脱俗的情景。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则以“鹤”来寄托人对心境涵盖广阔、视野开阔的向往。
关于菡萏的诗句如下:
一、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出自唐代皇甫松的《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二、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构法华寺西亭》
清新脱俗菡萏是一种美丽的水生植物,它在中国古代诗词中被广泛地赞美和形容。菡萏的花形美丽清新,是传统文化中表示纯洁和高雅的象征,诗人们藉此来表现他们对于美丽和纯洁事物的追求和赞美。因此,“清新脱俗”是形容菡萏的常见诗句,表达了菡萏的清新脱俗之美。例如,“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表现了菡萏花瓣香气袭人,风吹波荡的优美景色,同时也传递了诗人寄托自己思念之情的情感。
菡萏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池塘、河流等水域。以下是几句形容菡萏的诗句:
1. "菡萏香中带玉砂,晓凝庭蕙素霞华"——唐代诗人李白的《菡萏》。2. "静若菡萏,动若蕴涵"——宋代诗人朱熹的《临江仙·夜归临皋》。3. "菡萏清波影,翠藻远帆红"——清代文人郑板桥的《枫桥夜泊》。4. "但见菡萏无情,漫把青楼作水"——元代剧作家郑光祖的《牡丹亭·天衣十二钗》。上述诗句大多用来比喻女性的美貌、清秀和坚韧等,将菡萏作为一种气质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敬和品味。
水面绿叶,花瓣轻盈因为菡萏是生长在水中的荷花类植物,轻盈的花瓣和绿色的叶子是它的特征。在唐诗中,有很多关于菡萏的美丽诗句,比如“菡萏香销翠烟里,嫋嫋绿阴满地”等等,这些诗句中都以菡萏为主角,表达了它的美丽和优雅。
清丽逼人,娇艳欲滴。因为菡萏是一种生长在水上的花,清丽逼人是形容菡萏清澈明亮的颜色,娇艳欲滴则是形容菡萏花朵娇嫩柔美的特征。菡萏是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有很多经典的诗句,比如“夏日微雨洛城东,嘉陵江上谢公船。菡萏落而不盈手,香径馀花足回翻”等。通过这些诗句,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菡萏的美丽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