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太宗叫李世民,是唐朝的排名较好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年号为贞观。
二、人物生平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较好终统日子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排名较好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排名较好的贞观之治,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举措
一、任人唯贤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二、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
三、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排名较好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通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并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容许百姓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世民咯
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在陕西武功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生下一个婴儿,其父李渊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济世安民”,故取名“世民”。这就是后来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
1、唐太宗叫李世民。
2、唐太宗是唐朝的排名较好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年号为贞观。
3、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排名较好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排名较好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3]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4]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名字是李世民。
他是中国唐朝的排名较好位皇帝,也是唐朝相对影响力和才华出众的皇帝之一。
李世民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鼎盛的阶段。
李世民。他是唐朝的排名较好位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他还有三个同母兄弟,分别是,兄长李建成,三弟李玄霸,四弟李元吉。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被封为秦王,他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和他的兄弟相比,他是一个十分出色的人物。
李世民登基之后,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君臣团结,善于识人用人,非常信任他的臣子,他的臣子也都是一心为国,有真才实干的人,因此才能共同将大唐治理的如此兴盛。除此之外,李世民还非常节俭,关注民生,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排名较好的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璀璨的一个时期,也是非常强盛的一个时期,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唐太宗李世民共在位二十三年,因病去世后传位于李治。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排名较好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